| 会员登录 | 申请入会 |  
动物研究所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联系我们 |  
 
首页 简介 章程 历史沿革 组织机构 国际往来 海峡两岸 科学普及 学术年会 论文集 通讯 获奖荣誉 年度活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林业昆虫
我国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控技术研究新进展
  发布时间:2015-02-22 |  

黄焕华 黄咏槐 陈瑞屏 范军祥 钱明惠 张苗苗 陈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州,510520

 

桉树枝瘿姬小蜂(简称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 La Salle)是我国2007年发现的危害桉树幼苗(树)的危险性外来害虫,曾被认为是桉树的毁灭性害虫。我国的研究表明:采用以利用抗虫优良品种为主,应急控制与持续控制相结合的技术措施,能有效控制姬小蜂的危害。现将新进展概述如下。

明确了姬小蜂的危害状。姬小蜂危害幼苗(树)后可以产生两种典型症状,一是在嫩枝、叶柄和叶片主脉上产生虫瘿;二是嫩梢呈现丛枝状。

明确了姬小蜂的世代和种群变化动态。朱方丽等(2011)发现在广州地区1年可发生4-5代,且世代重叠严重,与广西博白的发生状况相同。

发现了虫瘿内的薄壁层厚度随虫瘿日龄的变化逐渐增厚,然后变薄的现象。薄壁层厚度在20d-40d间大于20μm25d-30d间最厚,约40μm(任顺祥等,2011)。

明确了桉树内含物及混配剂对姬小蜂的引诱效果。采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检测了姬小蜂对高感(巨赤桉DH201-2)和高抗(尾细桉M1)无性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有4种单体对姬小蜂有电生理作用(郑礼飞等,2012)。

发现9个关联基因可能与桉树对姬小蜂的抗性有关。王伟等(2012)选择高抗(尾叶桉A107)和高感(巨赤桉DH201-2)无性系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差异基因序列进行BlastP分析。

总结出姬小蜂应急控制技术。全面淘汰高度感虫的桉树品种,必要时使用杀虫剂控制姬小蜂成虫是有效的应急措施。

从优良无性系中筛选具有稳定抗虫性的无性系,可望持续控制姬小蜂的危害。已筛选出高度抗虫的尾细桉M1无性系,其幼苗以及1-5年生的林分迄今都没有出现虫瘿或丛枝状等症状,若通过组织培养等育苗技术规模化推广是可行的。由于部分无性系的抗虫性是相对的,如目前广泛使用的巨尾桉无性系广林9号的幼苗(树),在姬小蜂低虫口密度是,生长正常,高虫口密度时,出现丛枝状,极高虫口密度(人工接种、虫源地)时,也长出虫瘿,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基因与抗虫性的相互关系,提高抗虫性的稳定性。

 

关键词:桉树枝瘿姬小蜂  应急控制  持续控制
附件下载: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 2004-2019 中国昆虫学会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48953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挂靠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