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 申请入会 |  
动物研究所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联系我们 |  
 
首页 简介 章程 历史沿革 组织机构 国际往来 海峡两岸 科学普及 学术年会 论文集 通讯 获奖荣誉 年度活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年会
中国昆虫学会第25届学术年会在安徽省合肥市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5-08-26 |  


中国昆虫学会第25届学术年会在安徽省合肥市成功召开


2025822-25日,中国昆虫学会第25届学术年会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昆虫学会、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和安徽省昆虫学会联合主办,《昆虫科学》编辑部协办,中国昆虫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和云南滇吉会议服务有限公司承办,会议以“示踪昆虫学前沿 助力创新发展”为主题,坚持学术主旨、学者主角,倡导求真、求实、求是学风,紧扣主题,交流新理论、新观点、新学说、探讨新领域,受到与会科技工作者的充分肯定。


  1. 大会开幕式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乔格侠研究员主持,中国昆虫学会戈峰理事长致开幕词,安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操海群教授致欢迎辞。大会开幕式颁发了四项荣誉与奖项:2025年度中国昆虫学会会士证书:卜文俊、彩万志、陈学新、黄勇平、任东、万方浩、王琛柱、张润志、张雅林和张友军10位昆虫学工作者获得此项荣誉;中国昆虫学会第十二届青年科学技术奖:王雪丽、夏吉星、任充华、纪锐、赖屹玲、李轩昆、许军、叶瑱和韩鹏9位青年昆虫学工作者获得本奖项;2025年中国昆虫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和专家服务站证书: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等21个科普教育基地和东阿县青源家庭农场有限公司等3个专家服务站被授予荣誉证书;“虫韵星河”昆虫摄影大赛奖:特等奖4幅,一等奖11幅,二等奖20幅,优秀奖30幅;短视频作品荣获优秀奖8部。


戈峰党委书记以“党建强化聚合力,助力昆虫学发展”为主题,带领全体与会代表系统、深入地学习了“八个坚持”的重要经验,引导大家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他强调,昆虫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与从业者需牢牢把握科技强国建设的根本遵循,将党建引领贯穿学科发展、学术交流、科研创新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凝聚学科发展合力,为昆虫学领域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农业安全与生态保护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二、大会报告

学会特邀在国内昆虫学及交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并具重要学术影响力的康乐院士、吴孔明院士、宋宝安院士、张克勤院士、黄大卫研究员及知名专家学者做大会学术报告:(1)康乐,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蝗虫群聚信息素的发现、生物合成与应用;(2)吴孔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Bt玉米对鳞翅目害虫的控制作用及抗性治理策略;(3)宋宝安,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教授-新型杀虫剂创新与应用;(4)张克勤,中国科学院院士、云南大学教授-团队科学研究布局策略与实践;(5)黄大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超越蛋白:昆虫产业化未来之路;(6)王宪辉,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苜蓿切叶蜂生态基因组学研究;(7)王四宝,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肠道菌“治蚊防病”的机制与应用探索;(8)朱毅斌,清华大学副研究员-共生菌在蚊媒病毒传播中的功能与机制;(9)刘威,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在单细胞维度倾听:昆虫与微生物组的跨界对话;(10)葛斯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甲虫功能形态与仿生学研究;(11)程代凤,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重大害虫橘小实蝇产卵行为发生调控机制;(12)李怡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梨小食心虫中肠防治靶标的研究。大会报告聚焦昆虫学领域前沿动态,广泛汇聚全国范围内的专家学者,围绕学科最新研究进展、核心技术突破及实践应用成果展开深度交流。


三、分组讨论

学会于824日全天安排了7个学科组研讨:昆虫分类、古昆虫、蛾类、传粉昆虫、水生昆虫组;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昆虫发育与遗传学组;昆虫生态与农业昆虫组;生物防治组;生物入侵、林业昆虫与资源昆虫组;昆虫毒理与害虫抗药性、医学昆虫组和昆虫微生物组学、昆虫基因组学组。分组报告由特邀报告和申请报告组成,由分支机构主任负责组织主持,分组交流报告167篇。特邀专家学者的报告精彩纷呈,为青年昆虫学工作者搭建了优质的学习交流平台,助力其拓宽学术思路、提升专业认知。分组报告紧密贴合当前国内外昆虫学研究的新形势与新趋势,聚焦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与核心热点问题展开深入研讨。报告内容呈现了近年来中国昆虫学领域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充分彰显了我国昆虫学研究的强劲发展活力与显著学术影响力。


四、中国昆虫学会十一届八次监事会、党委会暨理事会扩大会议

会议于822日晚20时召开,应到理事150人,实到110人,超过2/3,此次会议决议有效。会议安排了六项议题:

(一)戈峰理事长传达了中国科协十届全委会第九次会议精神:2025218日,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书记处对中国科协工作的指示,审议通过了《中国科协2035行动计划纲要》《中国科协全国学会会员管理若干规定》。

(二)乔格侠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汇报学会2024年工作:从党建融入业务、机构建设管理、国内外学术交流、承担中国科协项目、学术期刊建设、团体标准、成果人才举荐、科学普及工作、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和学术秘书处工作等方面全面总结了中国昆虫学会2024年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与会理事认真审议了学会全年度工作,对学会的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

(三)孟晓星常务副秘书长汇报学会分支机构现状:她指出,学会分支机构当前存在计划上报后执行不到位、工作总结报告质量偏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她要求各分支机构主任统筹规划年度工作;分支机构组织活动必须做到按照上报学会的计划严格执行,活动通知、主办、协办、承办单位必须通过学会审批方可落实到活动通知上,请各机构严格履行审批流程,杜绝违规情况发生。

(四)孟晓星常务副秘书长汇报设立学风建设工作委员会事宜:孟晓星常务副秘书长表示,为推动学会自我规范管理,引导会员坚守学术诚信、遵守学术规范。建议学会增设“中国昆虫学会学风建设工作委员会”。该委员会拟由戈峰理事长任主任,乔格侠、张永安、王琛柱、王振营任副主任,32个委员组成。与会理事充分讨论后进行无记名投票,投票结果为:发出 110 张、收回 110 张,有效票 110 张,同意票 110 张,全票通过。同意票数超总票数 2/3,学会成立中国昆虫学会学风建设工作委员会。孟晓星副秘书长要求该机构严格按照分支机构管理规定开展工作,每年向学会上报下一年度计划和本年度工作总结。

(五)孟晓星常务副秘书长汇报增补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事宜:因王福祥、冯晓东同志辞去中国昆虫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职务,学会收到起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推荐函,拟推荐曾娟、王晓亮同志增补为理事。与会理事充分讨论后进行无记名投票,投票结果为:发出 110 张、收回 110 张,有效票 110 张,同意票 110 张,全票通过。同意票数超总票数 2/3,曾娟、王晓亮同志正式当选中国昆虫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

(六)联合主办单位安徽省昆虫学会领导讲话:安徽省昆虫学会唐庆峰理事长对中国昆虫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安徽合肥召开表示欢迎,并衷心祝愿大会圆满成功。


五、会士大会

学会于823日晚上召开了中国昆虫学会第一届会士大会。会议期间,会士们围绕中国昆虫学会十五五规划展开深入讨论,一致认为规划需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与国际昆虫学发展趋势,同时建议学会注重青年科研人才培养以储备发展力量,强调要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加强与顶尖机构及科学家的交流合作,助力提升中国昆虫学的国际影响力。


六、院士、会士、专家与学会专家服务站、科普教育基地及企业代表座谈会

学会于823日晚上召开了院士、会士、专家与学会专家服务站、科普教育基地及企业代表座谈会,会议由戈峰理事长主持。会议分享了以“弘扬昆虫科学・赋能农耕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在植保测报中的应用与探索”和“科技出版社双规驱动科研成果的深度转化—从学术出版到数字科普的全面赋能”为主题的报告;天津纸屿自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新疆梦鲤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代表提出了其在各自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期望学会能够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指导。

康乐院士指出,当前国内昆虫科普场馆普遍存在参与感不足的问题,建议增加更多互动性强的动手项目,以加深参观者对场馆内容的印象;在科技应用方面,康乐院士强调应加强人工智能与昆虫学科研的结合,充分发挥 AI 技术在提升科研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吴孔明院士指出,学会应深入思考如何促进科普、科研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学会的平台优势,联合各方力量,共同推动科普工作的深入开展,为科技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了更好的完善学会科技决策支撑体系,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学会将定期开展专家与企业座谈会、论证会、研讨会等活动,利用数字化手段,和企业合作,开展线上科普培训,提升基层科普人员专业素养。扩大企业学会覆盖:通过政策引导、科协项目资金扶持等方式,提高企业学会覆盖率。鼓励企业建立院士、专家服务站等创新平台,促进专利转化率提升,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


本届年会重构学术活动体系,形成“52+12+36+167+7+50+16+3”主体架构,即52篇学术论文摘要、12个大会报告、36个学术墙报、167个分组报告、7场平行论坛、50幅昆虫摄影展览、16个昆虫学企业展览、3个交叉会议。学会采取优化学术研讨机制,引导多学科专题论坛的实施方案,明确研讨议题与具体问题,确保分组讨论既有报告,也有讨论,整场会议在贯穿学术交流场景的同时,展现了产学研的有机融合。本届年会包括4名院士在内的1000余名昆虫学工作者参与研讨,其中,青年昆虫学工作者占比达 38%以上,共计开展179个学术报告。研讨内容汇集了昆虫学多学科大量的科研成果和新技术,促进了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附件下载: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 2004-2019 中国昆虫学会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48953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挂靠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