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昆虫学会全体会员:
经中国昆虫学会九届一次在京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于2013年10月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中国昆虫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此次会议由中国昆虫学会主办,贵州省昆虫学会协办,云南滇吉会议服务有限公司承办。会议日前已进入紧张的筹备阶段,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地点和规模
1、时间:2013年10月15~18日 15日报到;16日大会报告;17日分组讨论;18日会议结束。
2、地点:贵州省贵阳市遵义路326号 贵阳林城万宜酒店(贵阳火车站旁,机场大巴可到达)
3、规模:500人
二、会议主要内容
1、理 事 会:召开中国昆虫学会九届二次全国理事扩大会议。参加人员:全体理事及各专业委员会主任。
2、大会报告:
(1) 陈学新:植物-天敌支持系统;
(2) 沈 杰:纳米材料在昆虫学中的应用;
(3) 王四宝:利用昆虫共生菌阻断疾病传播的研究;
(4) 孙江华:信息化合物介导的红脂大小蠹入侵机制;
(5) 金道超: 蜱螨学研究的若干热点;
(6) 栾云霞: 低等六足动物的分子进化。
3、分组讨论:由专业委员会主任负责主持(具体报告顺序见附件1),
请参会会员认真填写回执,注明您参>加的学科组,以便学会安排分组会场。不能按时作分组报告的会员请回复告知学会。
4、颁奖:颁发中国昆虫学会第六届青年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见附件2)。
三、会后学会将不再邮寄论文摘要集。
四、会务费:于6月30日前交纳:800元/人;于9月20日前交纳:900元/人;9月20日之后及报到时>交纳:1000元/人。
五、住宿、交通费及考察费自理。
1、住房收费标准:高级标间:420元/天•间 (含双早);高级单间: 420元/天•间(含单早);
商务标间:460元/天•间(含双早);商务单间:450元/天•间(含单早);
行政单间:480元/天•间(含单早);豪华套房:808元/天•间(含单早)。
会务组根据回执先后安排住房,预定房不足时,会务组将作调整。
2、考察费1260元/人。会后将请承办单位安排科学考察。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武春生 孟晓星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邮编:100101)
电 话:010-64807087;010-64807135 E-mail: wucs@ioz.ac.cn;entsoc@ioz.ac.cn
主办单位:中国昆虫学会
协办单位:贵州省昆虫学会
承办单位: 云南滇吉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2013年9月25日
参加中国昆虫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回执(参加会议但还未回执的会员请尽快通过邮件回复学会)
姓 名 |
|
性 别 |
|
职务 |
|
学科组选择1-7 |
|
邮编、单位名称及地址 |
|
是否回过执 |
|
E-mail及电话 |
|
|
|
住宿标准 |
|
是否考察 |
|
附件1:
分组报告目录(分7个组)
1、生理生化 主持人:叶恭银
序号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单位 |
1 |
二化螟基因组序列分析生物信息学在昆虫学中的应用与展望(特邀报告) |
李 飞 |
南京农业大学 |
2 |
斑蝥素对棉铃虫ALP和GST的调控作用(特邀报告) |
王 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3 |
昆虫化学感受研究的方法、进展及展望(特邀报告) |
王桂荣 |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
4 |
昆虫神经胺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特邀报告) |
叶恭银 |
浙江大学 |
5 |
鸡嗉子传粉榕小蜂对雌花期榕果挥发物的行为和EAG反应 |
李宗波 |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 |
6 |
去甲基化药物对白背飞虱生长发育的影响 |
陈佳林 |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7 |
昆虫JHE基因中与甲基化相关的CpG位点及CpG O/E值分析 |
张 梅 |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8 |
桔小实蝇铁离子结合蛋白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
蒋玄赵 |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9 |
桔小实蝇中肠丝氨酸蛋白酶在应对药剂压力时的能量补充作用研究 |
侯明哲 |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10 |
桔小实蝇酚氧化酶学性质及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研究 |
白平平 |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11 |
小菜蛾中肠细菌对免疫系统的诱导作用 |
夏晓峰 |
福建农林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 |
12 |
基于Mt DNA COI和Cytb基因的我国大葱主产区甜菜夜蛾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
王兴亚 |
辽宁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13 |
抗性和敏感灰飞虱体内次生共生菌差异研究 |
李永腾 |
江苏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14 |
非寄主植物对梨小食心虫成虫趋避性及生殖的影响 |
冯 娜 |
河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
15 |
利用细菌合成的dsRNA沉默小菜蛾γ-氨基丁酸基因 |
王会冬 |
华南农业大学 |
16 |
表达dsRNA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构建及其效应 |
陈金芝 |
福建农林大学应用生态所 |
17 |
黄素单加氧酶介导的甜菜夜蛾对氰氟虫腙抗药性 |
田祥瑞 |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18 |
异小杆属昆虫病原线虫与发光杆菌属细菌的共生关系研究 |
丘雪红 |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
19 |
板栗挥发物对桃蛀螟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
杜艳丽 |
北京农学院 |
20 |
赤拟谷盗Methuselah-like的功能及RNA-Seq分析 |
李承军 |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21 |
基于mtDNACOⅠ基因序列的福建省红棕象甲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析 |
王桂花 |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22 |
日本松干蚧各龄期的泌蜡特点及生物学功能研究 |
谢映平 |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23 |
曲麻莱草原毛虫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
张棋麟 |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
24 |
虫草蝙蝠蛾低温适应的代谢组学分析 |
朱 未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25 |
温度胁迫下蝙蝠蛾幼虫氧化损伤初步研究 |
王梦龙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26 |
中华真地鳖miRNA的鉴定及对雌雄异形发育的影响 |
吴 薇 |
南京师范大学生科院 |
27 |
肠道菌群变化对小菜蛾生长发育和性能力的影响 |
林美玲 |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2、昆虫分类、古昆虫与青工委 主持人:乔格侠、任 东、朱朝东
序号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单位 |
1 |
中国南部冠果蝇地理分布及格局形成分析(特邀报告) |
陈宏伟 |
华南农业大学 |
2 |
渐趋一致的昆虫纲系统发育研究结果(特邀报告) |
谢 强 |
南开大学 |
3 |
多基因片段物种界定(特邀报告) |
朱朝东D. Chesters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4 |
时间,空间,关系:整合性演化生物学研究(特邀报告) |
黄晓磊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5 |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前沿应用(特邀报告) |
周 欣 |
华大基因—英国伯明翰大学环境与健康联合中心 |
6 |
昆虫比较线粒体基因组学研究进展(特邀报告) |
魏书军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 |
7 |
萤火虫的转录组测序和分析(特邀报告) |
赵华斌 |
武汉大学 |
8 |
外寄生性昆虫的起源与演化(特邀报告) |
高太平 |
首都师范大学 |
9 |
广翅目的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特邀报告) |
刘星月 |
中国农业大学 |
10 |
基于三维形态数据的甲虫发育研究(特邀报告) |
葛斯琴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11 |
Vicariance in species complexes of Tomocerus springtails caused by Eocene-Oligocene tectonic events in China(特邀报告) |
张 峰 |
南京农业大学 |
12 |
跳甲寄主专化与物种形成:基于多学科数据(特邀报告) |
薛怀君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13 |
Moving beyond static specimens, using the distributional records for Niche Modeling(特邀报告) |
朱耿平 |
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14 |
花生豆象的鉴别及其与近缘种的区别 |
李 猷 |
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
15 |
中国长足寄蝇族物种多样性及区系分析(双翅目:寄蝇科) |
范宏烨 |
沈阳师范大学 |
16 |
中国橘象科分类学研究(鞘翅目:象虫总科) |
王志良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17 |
瓢蜡蝉科 (半翅目:蜡蝉总科) 内生殖系统研究 |
孟 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
18 |
麻蝇科昆虫雄性尾器结构研究(双翅目:环裂亚目) |
张 明 |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 |
19 |
形态多样性与同物异名—以太白蝎蛉为例 |
马 娜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
20 |
扁蜡蝉科生殖器官锁钥学说的验证及其交配机制研究 |
门秋雷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1 |
中国节腹泥蜂属物种多样性及地理分布 |
李晓莉 |
山东省寿光市潍坊科技学院 |
22 |
罗浮山景区蚁科昆虫分类研究 |
张 玮 |
惠州学院生命科学系 |
23 |
松梢小卷蛾触角感器超微结构研究 |
王 胤 |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
24 |
中国啮科的系统发育研究 |
刘露希 |
中国农业大学 |
25 |
惠州罗浮山景区蝴蝶调查 |
钟平生 |
惠州学院生命科学系 |
26 |
中国原蜻蜓目化石研究 |
李永军 |
中山大学生科院 |
- 上午 8:30-12:15 9个特邀报告,每个报告25分钟
- 下午 2:00-6:00 4个特邀报告,每个报告25分钟,13个小组交流报告,每个报告8分钟
3 、昆虫生态与农业昆虫 主持人:戈 峰、张文庆
序号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单位 |
1 |
基于茉莉酸途径的烟粉虱-寄生蜂的互作关系(特邀报告) |
邱宝利 |
华南农业大学 |
2 |
昆虫的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特邀报告) |
欧阳芳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3 |
强化茶园生物多样性保益控害的服务功能 |
陈李林 |
福建农林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 |
4 |
基于景观和复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害虫种群控制与生物多样性 |
赵紫华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5 |
CO2浓度升高对稻纵卷叶螟生长繁殖和食物利用效率的影响 |
李保平 |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6 |
全球变暖与我国水稻迁飞性害虫的暴发 |
胡 高 |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7 |
广东省白背飞虱秋季回迁种群的虫源地分析 |
王 政 |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8 |
在不同温度下干旱胁迫对褐飞虱生态适应性影响 |
于 莹 |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9 |
新疆玛纳斯南山天然草地昆虫群落组成研究 |
赵 莉 |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
10 |
我国疫区苹果蠹蛾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入侵来源研究 |
陈茂华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
11 |
橡副珠蜡蚧及其寄生蜂过冷却点的测定 |
张方平 |
中国热带农科院环境与植护所 |
12 |
自然条件下桃蛀螟老熟幼虫越冬存活的最低温度测定 |
李云龙 |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
13 |
烟盲蝽对不同密度斜纹夜蛾初龄幼虫的捕食和搜寻行为 |
许庆辉 |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14 |
不同氮肥条件下褐飞虱对转Bt水稻的继代适应性研究 |
刘 凯 |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15 |
广萤叶甲的基础与应用生态学研究(特邀报告) |
周忠实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 |
16 |
小菜蛾精氨酸激酶的RNA干扰(特邀报告) |
杨 广 |
福建农林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 |
17 |
利用寄主干扰效应防控小菜蛾的有效性研究 |
黄 斌 |
福建农林大学 |
18 |
菜心挥发性物质对小菜蛾绒茧蜂的引诱作用 |
张游南 |
福建农林大学应用生态所 |
19 |
小菜蛾幼虫春甘蓝田空间格局研究 |
周 婷 |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20 |
梨小食心虫成虫活动的日节律、发生消长规律及种群监测措施的效果比较 |
刘玉峰 |
河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
21 |
飞行行为对翅二型长颚斗蟋繁殖发育的影响 |
曾 杨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22 |
小菜蛾发生规律及三种性诱剂诱集效果的比较 |
安立娜 |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23 |
大豆播期对大豆蚜种群动态的影响 |
刘兴龙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 |
24 |
大豆食心虫生物防治技术集成创新及应用 |
王克勤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 |
25 |
高原飞蝗在线粒体水平的低氧适应机制研究 |
张振宇 |
华中农业大学植科院 |
26 |
太阳能双波诱虫灯在水稻田的初步应用春 |
冯成玉 |
江苏省海安县植保植检站 |
27 |
广西桂林地区旱地作物金龟子种类及其发生动态 |
于永浩 |
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28 |
广西越南槐害虫及天敌种类调查 |
任立云 |
广西大学农学院 |
29 |
三唑磷对转Bt基因抗虫水稻上稻飞虱再猖獗的影响 |
李向冬 |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30 |
茂兰喀斯特森林溪流水生昆虫群落构成及水质生物评价 |
兰洪波 |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31 |
稻飞虱上灯行为节律研究 |
赵宗潮 |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 上午 2个特邀报告(30分钟1个)、13个小组报告(15分钟1个),共计15个
- 下午 2个特邀报告(30分钟1个)、14个小组报告(15分钟1个),共计16个
4、生物防治与药剂毒理 主持人:张帆、张友军
序号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单位 |
1 |
昆虫酶抑制剂的研究及应用(特邀报告) |
曾凡荣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2 |
草蛉的人工扩繁技术研究与控害效果评估(特邀报告) |
韩诗畴 |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
3 |
天敌昆虫的滞育调控与利用(特邀报告) |
张礼生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4 |
应用辐射技术研究赤眼蜂与亚洲玉米螟卵间的寄生关系(特邀报告) |
李元喜 |
南京农业大学 |
5 |
重要储藏害虫药材甲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
曹 宇 |
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
6 |
防治蔬菜二斑叶螨环链拟青霉的筛选及应用 |
张晓娜 |
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
7 |
Biology and Feeding Potential of predator Geocoris spp on a thrip,Thrip Tabaci(Lindeman)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
M.S. Khanzada |
中山大学 |
8 |
孟氏隐唇瓢虫幼虫时期的营养水平对其生长发育及成虫时期生殖力表现的影响 |
谢佳沁 |
中山大学 |
9 |
利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评价异色瓢虫对设施蔬菜蚜虫的控制作用 |
赵 静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10 |
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质对天敌昆虫的作用研究进展 |
李 姝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11 |
北京夏季温室有机彩椒桃蚜的生物防治 |
杨丽文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12 |
中华通草蛉自然越冬成虫在两种光周期下滞育解除中的耐寒性及体内相关酶活力变化 |
陈珍珍 |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13 |
烟蚜茧蜂对两种菜蚜的寄生选择性 |
文 静 |
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
14 |
三种本地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控制潜能的评估 |
宋丽威 |
吉林农业大学 |
15 |
浅黄恩蚜小蜂与丽蚜小蜂的种间竞争及其对粉虱控制作用的影响 |
刘林州 |
吉林农业大学 |
16 |
温度对松毛虫赤眼蜂不同地理种群的滞育诱导反应 |
金雪菲 |
吉林农业大学 |
17 |
绿僵菌素作用机理研究(特邀报告) |
胡琼波 |
华南农业大学 |
18 |
昆虫实时荧光定量PCR中内参基因的选择(特邀报告) |
李建洪 |
华中农业大学 |
19 |
西花蓟马对多杀菌素的抗性机理(特邀报告) |
吴青君 |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20 |
高致病性囊泡病毒HvAV-3h的研究概况 |
黄国华 |
湖南农业大学 |
21 |
B和Q烟粉虱药剂敏感性差异的生化及分子基础 |
谢 文 |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22 |
棉铃虫CYP6B6、CYP6B7和CYP9A17的异源表达及活性检测 |
张 雷 |
中国农业大学 |
23 |
小菜蛾ABC转运蛋白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分析 |
戚伟平 |
福建农林大学 |
24 |
球孢白僵菌BD-B015与几种常用药剂的相容性研究 |
张 宇 |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25 |
玫烟色棒束孢JZ-7的发酵条件及对烟粉虱的防效 |
钟万芳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 |
26 |
天敌昆虫对栗山天牛的控制作用 |
唐艳龙 |
中国林科院森环与森保所 |
27 |
中华卵索线虫寄生棉铃虫后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 |
焦振龙 |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28 |
两种昆虫病原线虫对小线角木蠹蛾幼虫的致病力测定 |
许静杨 |
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 |
29 |
光周期和温度对管侧沟茧蜂滞育诱导的影响 |
路子云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保所 |
30 |
一株褐飞虱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杀虫活性初探 |
牛洪涛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 |
31 |
稻纵卷叶螟的人工饲养技术研究——饲料防霉剂的筛选 |
苏建亚 |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32 |
椰扁甲啮小蜂主要寄生因子研究 |
孟 娥 |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 上午4个特邀报告(15分钟1个)10分钟1个小组报告,共计14个
- 下午3个特邀报告(20分钟1个)10分钟1个小组报告,共计9个
5、林业昆虫与资源昆虫 主持人:陈晓鸣、张永安
序号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单位 |
1 |
我国林业病虫害发生现状与对策(特邀报告) |
吴 坚 |
国家林业局造林司 |
2 |
三北防护林蛀干害虫防控策略(特邀报告) |
骆有庆 |
北京林业大学 |
3 |
全球会议“INSECTS TO FEED THE WORLD”会议介绍 |
冯 颖 |
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
4 |
林业鼠兔害防控策略(特邀报告) |
韩崇选 |
西北农林大学 |
5 |
绿色食品生产体系建设(特邀报告) |
赵树英 |
佳多公司 |
6 |
恢复和构建稳定生态系统实现害虫的持续控制(特邀报告) |
张永安 |
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 |
7 |
日本松干蚧在我国的研究新进展(特邀报告) |
谢映平 |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8 |
虫白蜡生态经济体系配置技术(特邀报告) |
张玉荣 |
湖南省林科院 |
9 |
云南常见药用昆虫分子鉴定(特邀报告) |
王成业 |
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
10 |
黄脊竹蝗持续控制技术探讨(特邀报告) |
黄焕华 |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保护所 |
11 |
基于RNAi确定引诱雌蚊产卵的phenol的受体(特邀报告) |
朱 芬 |
华中农业大学 |
12 |
蛀干害虫在森林健康评价中的应用(特邀报告) |
王健敏 |
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
13 |
外源蜕皮激素类似物对异色瓢虫影响(特邀报告) |
迟德富 |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14 |
贵州油茶传粉昆虫研究进展(特邀报告) |
邱建生 |
贵州省林科院 |
15 |
访花蝴蝶觅食过程中的信号利用(特邀报告) |
唐羽翀 |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
16 |
紫胶虫与蚂蚁互利关系研究进展(特邀报告) |
陈又清 |
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
17 |
人工培育金黄虎头蜂标准蜂群试验研究 |
郭云胶 |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食药昆虫所 |
18 |
濒危物种金斑喙凤蝶的行为特征及其对生境的适应性研究 |
曾菊平 |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
19 |
记述7种油茶叶部的鳞翅目新害虫 |
何学友 |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20 |
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的人工增殖与增效研究(特邀报告) |
王 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6 、城市昆虫、医学昆虫与蜱螨 主持人:莫建初、洪晓月、赵彤言
序号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单位 |
1 |
白蚁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研究(特邀报告) |
倪金凤 |
山东大学 |
2 |
黑胸散白蚁种群遗传结构和繁育系统研究(特邀报告) |
黄求应 |
华中农业大学 |
3 |
蚊虫趋糖行为及其在防治中的应用(特邀报告) |
于保庭 |
浙江大学 |
4 |
寄居性小头钩白蚁分飞配对性信息素分析(特邀报告) |
文 平 |
江苏省农用激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5 |
智能蚊媒传染病应急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特邀报告) |
杨天赐 |
宁波北仑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6 |
黑翅土白蚁食物消化行为及其在防治中的应用前景(特邀报告) |
莫建初 |
浙江大学 |
7 |
北京地区5种常见蝇类的触角感器比较研究(特邀报告) |
刘贤慧 |
北京林业大学 |
8 |
杂鳞库蚊复组Culex vishnuicomplex分子系统发育的研究(双翅目:蚊科) |
赵文静 |
贵阳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 |
9 |
二斑叶螨、西花蓟马取食为害菜豆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相互影响 |
田 甜 |
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
10 |
柑橘全爪螨几丁质合成酶基因PcCHS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
夏文凯 |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11 |
柑橘全爪螨几丁质脱乙酰酶基因PcCDA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
廖重宇 |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12 |
朱砂叶螨羧酸酯酶原核表达研究 |
王祥尊 |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13 |
基于分子数据的瘿螨总科系统发育研究(特邀报告) |
李浩森 |
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昆虫学系 |
14 |
贵州施秉喀斯特地区土壤甲螨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
张 燕 |
贵州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
15 |
基于捕食螨的柑橘重要害虫协同控制的研究 |
方小端 |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
16 |
狄斯瓦螨与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生物防治 |
张 祎 |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
17 |
隐尾蠊内共生菌分子系统学研究 |
石 岩 |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18 |
荔枝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荔枝蒂蛀虫优势捕食性天敌的筛选与评价 |
孟 翔 |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
19 |
朱砂叶螨甲氰菊酯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miRNA表达差异研究 |
彭 邈 |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蜱螨组每人报告15分钟,提问5分钟,共计200分钟,需安排半天
7、外来入侵 召集人:万方浩、侯有明、周忠实
序号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单位 |
1 |
入侵生物基础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特邀报告) |
侯有明 |
福建农林大学 |
2 |
红火蚁入侵对中国南方农业生态系统中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特邀报告) |
陆永跃 |
华南农业大学 |
3 |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发生与控制 |
黄焕华 |
广东省林业科学院 |
4 |
引诱物质对马铃薯甲虫的防控效果研究 |
刘小侠 |
中国农业大学 |
5 |
寄主植物介导的B型烟粉虱与土著昆虫的种间竞争 |
薛 明 |
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昆虫系 |
6 |
寄主植物介导的西花蓟马与番茄斑萎病毒互作研究 |
张治军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7 |
城市入侵害虫悬铃木方翅网蝽对高温的耐受性及其生理机制 |
鞠瑞亭 |
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
8 |
CO2浓度升高对西花蓟马及其近缘本地种的影响 |
桂富荣 |
云南农业大学 |
9 |
斑潜蝇入侵生物学及种间竞争(特邀报告) |
高玉林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10 |
烟粉虱Q隐种的入侵生物学(特邀报告) |
褚 栋 |
青岛农业大学 |
11 |
入侵杂草-豚草在扶桑绵粉蚧传播与扩散中的潜在作用 |
吕利华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12 |
新入侵棕榈植物害虫椰子织蛾风险评价 |
吕宝乾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保所 |
13 |
外来物种黑水虻应用于固体有机废物生物转化的研究 |
安新城 |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
14 |
中国南方入侵害虫---银合欢豆象的生物学和防治研究 |
覃新导 |
中国热带农科院热作品种资源所 |
15 |
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烟粉虱天敌日本刀角瓢虫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 |
姚凤銮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 |
16 |
城市新入侵害虫早熟禾拟茎草螟发现和危害风险评估 |
高 磊 |
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
17 |
入侵害虫水椰八角铁甲Octodonta nipae交配行为及交配节律 |
张 翔 |
福建农林大学 |
18 |
水椰八角铁甲性选择行为的研究 |
李金磊 |
福建农林大学 |
上午
2个特邀报告(35分钟1个)、6个小组报告(20分钟1个),共计8个
下午
2个特邀报告(35分钟1个)、6个小组报告(20分钟1个),共计8个
主持人:褚栋、高玉林、陆永跃、桂富荣
17日上午:上半场主持人:褚栋 教授,下半场主持人:高玉林 副研究员
17日下午:上半场主持人:陆永跃 教授,下半场主持人:桂富荣 教授
分会场报告开场白:侯有明
附件2
中国昆虫学会第六届青年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1 魏书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2 褚 栋:青岛农业大学
3 高玉林: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4 高太平:首都师范大学
5 黄晓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6 栾云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7 邓惠敏:华南师范大学
8 刘泽文:南京农业大学
9 孙玉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2 刘小侠:中国农业大学